稀缺会捕获你的注意力,导致智力与控制力双双下降,从而让稀缺进一步恶化。在富足的时候预先计划,可以预防稀缺。使用不同的心理账户,能防止稀缺扩散
稀缺心理是什么
稀缺就是当你的拥有少于需要时,需要得不到满足的那种感觉。稀缺的资源多种多样既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时间,还可以是社会关系。
稀缺会捕获你的注意力,导致智力与控制力双双下降
稀缺造成管窥,管窥导致无能
稀缺会不断将我们吸入“管子”的视野之中,形成带宽负担,并由此抑制我们的各项基本能力。
贫穷的实验对象,其测试成绩却会与之前相比差很多。仅仅是稍稍涉足稀缺问题的地盘,他们的智商就会一下子呈现出很大幅度的下降。他们因稀缺而心神不宁,而其流体智力的水平也会随之跌。
什么都不缺的人,只有其中一部分会满腹心事;而所有经历着“稀缺”的人,每一位都会心事重重
稀缺,不仅仅会令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而且还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无措。稀缺会使人变笨,变得更加冲动。我们不得不在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被减弱的情况下,依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生活,就这样变得举步维艰起来
因为专注所以穷人没那么容易被商家的虚假促销迷惑
我们就可以认为,一定存在着某些情形会令生存于稀缺状态下的穷人对事物的价值进行更加明确的判断,而这种认识是生存于充裕资源中的富人所缺乏的。缺乏清晰价值观会导致可以预见的失误:同样的情况下,富人会犯错误,而穷人却能够避免。
但是过多专注会导致更多错误行为
因为专注,所以拥有专业技能;因为专业,所以有了管窥之见;因为管窥,所以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后果
认知的相对性
人类认知的相对性是导致稀缺环境下特定行为的原因。不仅人们的视觉、距离认知上存在相对性,对货币价值的衡量也同样存在相对性。
明天的稀缺注定无法像今天的稀缺一样俘获你的注意力
现时偏见(present bias)我们会将未来的利益作为代价,过高地估计即刻的利益
稀缺能导致借用
当人们面临资源稀缺时,就会通过借用相应的时间或金钱来应对突发事件。从长远来看,借用会进一步加剧稀缺
工作繁忙的人会借用时间,而借用时间的“利息”也同样高昂。为了尽快完成迫近截止日期的工作,他们会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就像工薪日贷款一样,账单迟早都会来,延迟的工作也迟早都要完成。而且,借用时间也要支付“费用”:将工作暂时放下,会增加完成这项工作所需的时间。用挂号信邮寄纳税申报单,只消几分钟时间,但如果是最后一天,邮局门口就会排起长龙。因为截止日期即将到来,你没时间将手写的会议笔记输入计算机里。之后,你必须重新研究这份手写笔记,而所花费的时间要比会议刚刚结束、头脑清晰时多出许多。
意志力不会越用越多
研究人员将意志力比喻为肌肉,以此说明意志力在频繁使用后会变得疲劳。从这个角度理解,如果某个人需要持续地抵御诱惑,那么他的意志力就会被耗尽,想要逃离稀缺陷阱就会变得更难
稀缺陷阱
在稀缺的影响下,你的行为会进一步恶化资源匮乏,就这样,你进入了无尽的稀缺陷阱。
逃离稀缺陷阱,首先就需要制订计划,而在稀缺心态的控制之下,我们很难集中精力去做到这一点。制订计划很重要,但并不紧急,而这类事情正是管窥心态导致我们所忽略的事情。
给稀缺事务过多的关注正是无法改善它的原因。表现与关注度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呈现为倒转的U型弧线——如果关注度过低,表现就会变弱;而若关注度过高,表现同样会被消弱。
我们越是尽力不去想一件事情,就越是会想到它。心理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矛盾历程”。
穷人的子女为何表现往往不如富人的子女?
在对父母养育子女的建议中,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如一。想成为一位合格的家长,需要许多方面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大脑的自由。而自由的大脑,对于穷人来说,仿佛是无法企及的奢侈
如何逃脱稀缺陷阱?
将遥远的问题推入当前的视野里,例如定期自动发送问题的提醒。通过唤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可以试图将这个遥远的问题主动推入“管子”视野之中。
在充满稀缺的世界中,漫长的截止日期就是酿造麻烦的问题所在。早期的资源充沛会变相鼓励人们浪费,而等到截止日期临近时,管窥心态和忽略行为又会出现。所以,将漫长的一次性截止日期改为渐进式的阶段性截止日期,有助于问题的改善。
打破“充裕—稀缺”循环的一种办法,就是将资源均摊,从而创造出长期的节制状态,而非突如其来的资源充裕,然后紧跟着阶段性的稀缺
是在你产生了管窥心态的情况下,一次性地去做正确的事情,要比重复去做正确的事情容易得多。
只要有可能,就要将警醒型行为转变成一次性行动。若不想每次经过厨房都要保持警醒,以免去拿零食,不如在去超市购物时保持警醒,干脆不买零食
许多错误行为只需犯一次,便能导致诸多问题的发生,比如借贷、许下不明智的承诺和未经思考胡乱买东西等。只消一次挥霍或欠下一笔贷款,你就会给自己的未来挖下陷阱。所以,只有持续的警醒才能使你有望从中逃脱。
为低概率事件预留余闲,不要让任何一件突发事件让你陷入稀缺陷阱
我们面对的是诸多彼此不相关的低概率事件。可能打乱你的计划的,不仅有洪水、地震,还有你可能会生病,你的家人可能会生病,或者你家里进了贼、车子被偷、战争爆发、失业、某人突然闪婚、计划外生育等一切状况。上述所有事件都有可能发生,不过可能性很小。但问题就在于,上述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突发事件,而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我们应该构建起某种缓冲机制。
缓冲机制的构建需要在资源充裕时进行。如果你早已预期到了自己的时间稀缺,那么就应在日程安排上留出富余的空间,不一定要找到什么明确的理由,只不过是为了在不浪费成本的情况下,去周转你手头的诸多项目和责任。
组织/企业里余闲的重要性
真正重要的是,将有效的带宽最大化,而非将工作的小时数最大化
不是整天想着如何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而是能超脱于每日的管窥心态,确保组织拥有足够的余闲。他所关注的问题,不是今天需要完成什么工作,而是明天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突发事件,而这些突发事件又会如何影响紧张的工作计划。一定要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存在,能够保证专注于当下工作目标的人们,不会向未来的项目借用资源,并因此耗尽余闲,将组织拉入未来的带宽陷阱。
一项以建筑项目为研究对象,其结果显示:每周工作时间在60个小时以上,持续超过两个月时,员工由此累积形成的生产力下降,会导致完工日期的拖延;而同样规模的工程团队,如果每周工作40个小时,则能按时完工。在与建筑行业搭不上边的软件业,一位软件开发师注意到,当他的员工刚开始一周工作60个小时时,前几周时间总是能比以前完成更多的工作。但从第5周开始,员工们能完成的工作量,会比他们每周工作40个小时的时候少得多。
为了避免重复性劳损,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员工要进行强制性的休息;为了缓解计算机视觉综合征,专业人士建议人们每工作20分钟就转头看向别处20秒钟,让眼睛得到休息。从这一点来看,认知系统其实与我们的身体系统并无太大差别。